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于2023年5月22-26日在佛山南海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国际氢能协会共同主办,以“氢能与双碳战略:从现在到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及装备,以及氢能在交通、能源、化工、冶金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以“ 氢启南海 · 驶向未来 ”为主题的氢能交通论坛是本次大会重要的产业论坛。论坛以交通行业应用为主线,聚焦于氢能在道路车辆、轨道交通、航空器( 无人机)、燃料电池船舶四大领域应用,前瞻未来十年蓝图,共同探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导向、关键技术创新新动向、产业发展路径以及在不同载运工具上的应用新进展。
本次氢能交通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氢未来•氢交通;两个分论坛——氢交通•新应用、氢交通•新技术,涵盖产业链的热点及痛点议题。在5月24日上午举行的2023WHTC氢交通·新应用分论坛上,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车辆研究院副院长白迎春带来了“氢能有我,合力担当”的主题分享。以下为发言全文。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车辆研究院副院长 白迎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安徽合力,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报告:“氢能有我,合力担当!——安徽合力的探索实践”。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们公司。安徽合力作为省属国企,是国资委下属28家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在叉车领域探索60多年,研制推出了6000多种叉车形状,基本上覆盖所有的细分领域。在整个全球市场,合力叉车产品销售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现在已经超过30万台。从1991年开始,合力在叉车系统连续32年保持行业第一。
合力公司的发展历程是:1958年建厂,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2014年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在巴黎成立了第一个海外中心。截止目前,合力在全球已经设立5个海外中心,今年我们还会增设另外两个,完成合力第一步走出去的战略。
这张图片显示合力在工业叉车领域的世界排名:从2017年开始,合力已经晋升世界前10,排名第7。从这年开始,公司调整战略目标,喊出我们新的口号:世界五强,百年合力!在世界前6名的企业中,2家日企、2家德企、2家美企,竞争对手非常强。经过我们的努力,从2017年开始,合力与第6名竞争对手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合力在全国布局有6大生产制造基地,除了发动机之外,企业基本上做到全产业链的覆盖。不但对内提供零部件,也向同行提供优质产品。合力的营销网络在国内有25家省级公司、500家二级公司,超过5000名以上的营销售后人员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对客户作出的承诺是:300公里以内是24小时响应,600公里以内是48小时响应。从海外布局看,合力自2014年在法国设立办事处后,先后在北美、俄罗斯、中东,今年会在南美和澳大利亚开设海外子公司,完成合力海外布局的第一步。 合力在海外除了做叉车销售的主营业务,还提供租赁、配件、再制造等后市场服务。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合力目前在新能源业务方面的情况。
从2018年开始,国内叉车产销大概是59万多台,到去年是104万台,年增长是15.1%。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叉车的产品结构在调整,电动叉车的销量由47%增长到64%。我们预估在2025年,在叉车销量有望升到162万台的前提下,新能源的占比会达到75%,这里的新能源不仅仅是氢燃料,而是有多种技术路线。
氢燃料叉车主要用于几个方面,包括物流、食品冷链、石油化工、造纸等产业。国内氢能叉车发展跟日本、美国相比是比较滞后的。我们认为,在叉车行业能够推广氢燃料使用场景的因素,应该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整体的叉车保有量不需要太多,不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建设大的加氢站,现场制氢也可以,投入比较小。与道路车辆相同的补贴,如果用到非道路机械行业,容易产生量的效应。
合力目前正在探索氢燃料叉车发展之路。在2016年,我们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原机,开发之后就在美国使用。2018年,我们与国内合作伙伴完成第一台氢燃料仓储车。2019年,公司为了继续加大对氢燃料叉车的研究力度,在工厂内部设计建造加氢作业平台,这在国内叉车行业里也是首创。进入到2021年,我们跟上汽共同开发完成2-10吨的氢燃料叉车;2022年,合力把产品拓展到25吨的重载叉车,我们认为在港口工作的重载叉车未来将是应用氢能源的产品。
合力的思路是结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氢燃料叉车在工业领域的解决方案。2019年,我们开始设计2-10吨的氢燃料叉车造型,包含48伏和80伏平台。2020年,合力的加氢平台建立,按照加氢站的设立标准,请了第三方公司做了氨环评价和验收。接下来我们公司会跟着氢能产业的发展继续升级我们的加氢作业平台。
合力还有一个测试中心已经取得国家认证,可以做整机的高低温、淋雨、跌落等实验。目前已经成功上市的合力叉车都取得了特种设备行驶验证。
最后提几点建议思考:
第一、对氢燃料的工业车辆政策补贴力度比较低,这是一个痛点。
第二、工业车辆在园区内的加氢成本对客户来说很高。
第三、对于客户来讲,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文件,指导现场储氢和非化学工业园区现场储氢制氢的工作流程。
第四、燃料成本还需要继续降低,这需要各位同仁一起努力。
最后以我们公司的口号结束我本次的分享:氢能有我,合力担当!谢谢大家!
(卓众商用车根据大会速记整理编发,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卓众商用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商用汽车事业部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