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模式养鱼产量翻15倍!看中集装备如何升级渔业
上传于 2022-05-25 16:49:28 类目:专用汽车 来源:中集集团 阅读量:6427
近年来,中集集团旗下集装箱板块所属的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会中集”)依托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导向,立足中集集团“集装箱+”新发展的驱动平台,将多年积累的水处理集成装备技术应用到渔业领域,打造了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基地。
据了解,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实现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养殖过程可溯源为目标,攻坚研发水产养殖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性地提出“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和数字水产养殖新模式。
今年3月下旬,该示范基地第一期建成,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集“黑科技”让高密度水产养殖成为可能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该镇为西江(珠江流域的主干流)上最大的内岛,坐拥优质水源和生态环境,给当地水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一般来说,想要吃到鲜嫩肥美的鱼肉,养鱼的环境和水质可谓是关键。长久以来,淡水鱼常在池塘、湖泊进行养殖,而池塘、湖泊内含有腐殖质,滋养了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容易附着带土腥味的细菌,且水中还有众多残饵粪便无法排解,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会产生很浓的土腥味,严重影响肉质口感。
“如遇持续暴雨天气,养殖户得24小时守着自家鱼塘,寸步不离。”大鳌镇农办工作人员黄宝欢表示,保持稳定的水质一直是水产养殖业中的重中之重。水源、水质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可能毁了整个鱼塘,更让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大增。
那么,新会中集是如何成功解决的?
走进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高数米、宽10多米的巨大养殖池,每个池子里鱼量约为1.5万公斤。新会中集采用“集装箱+养殖”的现代化养殖技术,首先将鱼儿们转移至环境舒适的养殖池里生长,避免“靠天吃饭”的隐患。
每个养殖池旁都配套了集装箱式水处理单元。据项目负责人、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介绍,每个养殖池和集装箱渔业装备构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源水处理系统、尾水生态处理系统和尾污资源化处理系统,能够达到养殖高密度、产量有保证、病害可预防、污染必处理的效果,这便是其优质鱼肉的秘密武器。
“双循环”模式下水产品养殖周期缩短50%,年产量翻15倍
首先,在养殖池内部设置双路集污器,它可自动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分为污染程度低、较干净的“上部水”和污染程度高、含残饵粪便的“下部水”,分别输送到位于集装箱式水处理单元中的DCS双通道分离器进行初步分离处理。
其次,经过物理净化的废水被输送到集装箱式DBR双循环生物反应器中,通过生化反应去除有害的氨氮、亚盐后,进行增氧和消毒,形成高溶氧的洁净水,再投入池中用于养殖,水资源24小时循环利用。
这样的“双循环”模式实现了养殖尾水排放达标,过滤的鱼粪还可作为有机肥料浇灌基地农田,兼顾环境友好,可谓一举三得。
不仅如此,由于“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换水率低(仅为原池水5%-10%),可在土地短缺、水资源不足或非淡水养殖的地方实现养殖作业,特别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鳜鱼、石斑鱼、加州鲈鱼等中高价水产品。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示范基地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
黎泽深说:“每天需要通过这样的‘双循环’处理,可更新近15次养殖水。此外,每个鱼池都配有一个高效增氧设备,出水的溶氧量最高为20-30毫克/升,这大大高于普通鱼塘使用增氧机的数值。得益于不断优化的水质、高效的增氧设备,我们的鱼池能同时养更多鱼。能够实现养殖密度较传统‘土塘’模式提升近10倍,并大幅缩短水产品养殖周期。目前我们的养殖鱼池里,每条鱼大约重2公斤,最大的可长到3公斤左右,整池的鱼大约重1.5万多公斤。”
据了解,以脆鲷鱼(亦称为脆肉罗非鱼)养殖为例,一般通过“土塘”养殖的鱼生长脆化周期需要60-90天才能上市;而经过科研团队的试验,通过新会中集“双循环”模式养殖的脆鲷鱼生长脆化周期可缩减至30-40天,仅需传统养殖模式的一半时间,周期大大缩短。养殖次数年均可达6-8轮,若搭冬棚,可达9-12轮。按此测算,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脆肉罗非鱼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较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产量(按亩产2500公斤,一年3造计算)提高15倍以上。
“集装箱+养殖”助推水产养殖业绿色创新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因过度养殖造成江河湖泊的严重污染,国家要求退渔还湖,退渔还江。
新会中集研发的这种高度融合养殖、微生物处理、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数据检测及处理的“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养殖密度高、捕捞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管理便捷、质量可靠;告别“靠天吃饭”;环保、食品安全,两大关键问题一次性解决;不仅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经营效益,也对保障重要农产品和下游食品加工厂商原材料供给以及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具有长远的意义,是水产养殖业绿色创新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
“2022年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提出,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健康养殖。‘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也提出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要从2020年的32%提升到2025年的50%。我们认为,国内水产养殖市场很大。大鳌镇被西江水环抱,水源水质优良,发展水产养殖,新会中集尽得天时地利人和。”黎泽深表示。
该基地还将示范并推广脆鲷鱼高位池快速养成技术、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黑鱼陆基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实现养殖“生产、治理、利用”装备一体化、模块化、标准化和智慧化建设,目标辐射珠三角乃至全国,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业向现代数字渔业转型升级。
未来,新会中集还将聚焦渔业机械、养殖运营服务、水产品深加工及销售、饲料生产加工、水产品运输等领域,链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绿色生态、链条完整的现代渔业产业,助推江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新会中集